产品大全

巨洋 VCVS-SX60

参考价格:已停产
显示模式:DLP
屏幕尺寸:60英寸
亮度:920/2300ANSI流明 (典型值)
对比度:2100:1
分辨率:1024 x 768
光源类型:120-300W(可调)UHP
拼接缝隙:光学拼缝 < 0.4 mm ,物理拼缝 < 0.2 mm,整屏拼接平
相关产品标签
·巨洋背投拼接墙 ·60英寸
巨洋VCVS-SX60功能特点介绍
倍显系列产品,第二代双灯结构,应用多项巨洋独有行业领先技术,拥有最出色的显示性能及值得信赖的高稳定表现,适合高端应用领域采用。
 巨洋 VCVS-SX60 背投拼接墙 参数
基本参数
显示模式:
DLP
显示芯片:
单片0.7〞 DMD,12º 偏转角
屏幕尺寸:
60英寸
单幅画长宽比:
4:3
有效可视力角度:
水平视角:170°/160°,垂直视角:110°/80°
亮度:
920/2300ANSI流明 (典型值)
对比度:
2100:1
分辨率:
1024 x 768
光源类型:
120-300W(可调)UHP
光源寿命:
4000/10000(小时)
拼接缝隙:
光学拼缝 < 0.4 mm ,物理拼缝 < 0.2 mm,整屏拼接平
信号接口
输入接口:
1通道DVI-I 模拟RGB,1通道DVI-I数字RGB、2通道Video、1通道HD15 模拟RGB
电气规格
电压:
100/240V
功耗:
350W(最大)(w)
环境参数
工作温度:
0-60℃ ( 建议最佳工
工作湿度:
20-80% (无凝露)
外观参数
外形尺寸:
W1220*A915*D776*H1215
其它参数
其它特性:
32输入、8输出、256来源参数存储;双输入备份(模拟RGB HD15);1通道DVI-I数字RGB输出;RGBCYM色彩独立调整
巨洋VCVS-SX60详细描述

    第二代光电分离

    新推出的全模块化结构设计,率先实现二级光电分离,不仅保留了显示单元光电分离,更完美实现了光学引擎光电分离。巨洋独有的创新光路气密室设计结合高品质精密光学系统,为客户带来更完美的视觉呈现。

    ODE质感工艺

    箱体采用国际领先的ODE氧化喷涂工艺,工艺质感,适应更多环境的需要。

    (坚固,防静电,长久不褪色,防潮耐腐蚀)

    内建多画面处理器

    与外部处理器互为备份,双倍显示输出保障,确保显示墙全时正常显示。

    八级抗震

    创新结构设计,八级抗震,有效避免高精密光电产品易受震动而造成的光学元件移位、变形、损害和显示偏差问题。

    静音运行

    显示单元噪声低于38dB,真正静音运行。

    IP5X

    五级防尘认证,降低光学器件损耗,减少维护需要并有效降低使用成本。

    第二代光学引擎+12动点

    独特的光学引擎调整装置加12动点调整使得光学拼缝小于0.4mm。

    高亮光源

    独有超过130W(最高可至300W)的显示光源,为客户带来更加亮丽的画面效果。

    智能色彩及亮度

    内建色彩及亮度传感器,可对色彩及亮度进行智能调整,确保多屏幕长时间色彩及亮度一致。

    支持高清

    支持最新高清信号1080P的信号输入。

    超薄箱体

    标准单元箱体国内最薄,节约摆放空间,适合更多室内环境。

    超大弧形拼接

    接受超大弧形拼接定制,享有广阔管理视界。

    高品质的复合玻璃幕

    高品质的复合玻璃幕材质配合领先的制造工艺,为客户带来更清晰的视觉表现。

    平滑边缘

    领先的数字切割技术,确保二次深加工后的屏幕物理拼缝小于0.2mm。

    极致色彩

    采用TI全球领先的BrilliantColor™ (极致色彩™)技术,有效提高色彩通透度,为客户带来显著的色彩提升。

    箱体无螺丝

    显示单元背部采用无螺丝易拆卸设计,3秒拆卸,确保关键时刻维护效率。

    12位灰度

    全数字的12位灰度三维高频脉冲电路技术,效果较传统8位脉冲电路有大幅提高。

    倍显TM

    率先推出倍显TM(Display2 TM)创新技术,采用120W+300W梯级光源结构,为客户带来革新式的光源应用体验:

    相比传统双灯结构,更易对灯源亮度进行监控及调整,拥有更加稳定的色彩

   

 关于巨洋

    巨洋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高性能大屏幕显示设备供应商。

[更多介绍]

巨洋
联系电话:4006867779
官方网站:点击进入
联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15层
电子邮件:
快速导航
提示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商家自行发布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,投影时代网不承担任何责任。请意识到互联网信息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。